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帮助2025级经济学专业新生快速了解专业内涵、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大学生涯,10月26日下午,我校经济学院经济系教研室精心组织的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在130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专业骨干教师与三位优秀毕业生代表,分别从专业认知、课程体系、职业发展及个人经验等多个维度,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活动伊始,李星林、刘小双和王莉珊三位老师分别围绕“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学什么”“经济学能干什么”三大核心问题展开讲解,为新生构建起对专业的系统性认知。讲授“经济学是什么”时,李星林老师以生活中的物价波动、就业选择等常见现象为切入点,用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经济学“研究资源稀缺性与选择”的核心本质,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逻辑,让新生们明白经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术概念,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学科。

随后,经济系教研室主任刘小双老师详细介绍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她从“基础—核心—特色”三个层次展开,梳理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奠基作用,解读了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核心课程的专业价值,同时介绍了学院开设的数字经济、行为经济学等特色选修课程,帮助新生清晰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与知识脉络,为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经济学毕业后能干什么”的分享环节,王莉珊老师结合当前就业市场趋势与往届毕业生去向,全面介绍了经济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她指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不仅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分析、风控等工作,也能进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政策研究、市场调研等岗位,同时还可选择继续深造,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王老师鼓励新生们根据自身兴趣与优势提前规划,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职业需求。

教师讲解结束后,向阳、王雪和冯溪三位优秀毕业生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已成功考取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向阳学长,从目标制定、复习规划、心态调整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备考经验,尤其强调了数学与英语学科的长期积累,以及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学术资源数据库的重要性。

关于“平衡学习与生活”,王雪学姐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在保证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的同时,参与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的经验。她提出“制定周计划、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方法,建议新生们学会区分任务优先级,避免盲目忙碌,在学习与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负责社团活动分享的冯溪学长则讲述了自己从社团干事成长为学生会主席的经历。他认为,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课余生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表达能力,这些软实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同样重要。同时,他也提醒新生们要根据兴趣选择社团,避免过度参与影响学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最后,现场还设置了互动提问环节。新生们积极举手,就专业学习难点、科研入门途径、实习信息获取等问题向老师与学长学姐请教,大家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此次专业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为2025级经济学专业新生搭建了与教师、学长学姐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帮助新生们对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涯规划提供了实用指导。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个个有赛道、人人能出彩”的育人理念,鼓励每一位新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在经济学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光彩。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收获颇丰,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明确的目标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在经济学领域开启崭新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