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巴南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座谈会在区公安局综合治理中心会议室召开。我校双创中心主任莫紫霄代表学校参会并发言,与区妇联、区法院、区司法局、九三学社巴南工委等相关单位代表围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提质增效、校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专业调解+实践育人”融合新模式,为推动学生通识能力多元成长、落实“个个有赛道、人人能出彩”育人理念搭建高质量实践平台。
 |
| 刘秀荣主席讲话 |
座谈会上,巴南区政协刘秀荣主席介绍了婚调委前期工作成效。她指出,由其打造的“巴姐睦家”调解品牌在今年全国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大比武中斩获全市银奖,已成为巴南区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为我校开展实战化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
| 莫紫霄主任讲话 |
莫紫霄主任介绍了我校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纠纷调解、基层治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基础与成效,并提出依托“巴姐睦家”品牌资源,设立实践教育基地,系统构建学生参与调解实践的长效机制。她表示,此举将为学生提供从课程到实践、从模拟到实战的完整育人路径,进一步拓展分流培养的实施载体。
刘秀荣主席对此建议予以高度认可,提出学生可以“调解员助理”身份全程参与调解工作,学习沟通技巧,协助完成案件对接、协议整理、信息录入等实务环节,并通过旁听调解过程、参与群众沟通,全面提升法律应用、矛盾调解与基层服务能力。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可进一步将“婚前辅导+普法宣传”纳入合作内容,联合策划专项实践活动,增强育人实效。
此次合作是我校深化“分流培养”改革、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依托婚调委的真实工作场景,学生可在基层治理中发掘社会需求,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强化双创教育的实践导向;另一方面,该平台也为法学等相关专业提供了贴近实际的实训机会,推动课程教学与实务能力深度融合。此外,作为通识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将有效助力学生社会责任、公共服务、沟通协调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
| 座谈会现场 |
下一步,学校将依托该实践平台的建设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完善学生参与机制,推动形成“课程—实践—服务—创新”四维联动的育人闭环,持续为基层治理创新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